攻下评价难题,在PBL中你可以这样做
首先,项目式学习都会有一个驱动问题,我今天的驱动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如何有效评估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相信各位已经有很多的想法与经验,也欢迎各位在留言中与我们进行讨论。在这里,我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工具和小窍门,帮助我们的老师进行更好的在PBL项目式学习中进行项目跟踪和评价。
我的驱动问题中,涉及两个最基本的元素。
1. 哪些动作可以被称之为评估?考试、口头表扬、还是课堂反馈。实际上,所有可以跟学生保持互动,能够从他们那里收集到信息的方式手段,都可以称之为评估。
2. 评估的目的是什么?不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或是ABC等级,而是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互动当中,有更及时的反馈,最重要的是需要在你的教室中创造出一种我们在不断的修改、进步的文化氛围。如果大家都能够很轻松的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就可以很客观的来评判自己、团队和项目,以便不断改进。评估,是为了让学习更好地持续下去。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谈。
项目式学习评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学科内容+能力表现+项目过程。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掌握教材中应该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某一个能力上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学生在项目中有没有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流程?这些都需要老师们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去了解学生们真实的学习情况。老师应该随时跟踪每一个小组他们在每一个节点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也是PBL比其他教学方式对老师更具挑战性的很大原因之一。
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评估大多是过程性的而非总结性的,并不是所有评价都需要放到成绩册上用分数体现出来。那些不被评分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对创意、实验、失败的恐惧。
评估项目的过程与评估学习内容一样重要。作为老师你应该知道学生是否在小组有效合作中遇到了困难,是否不清楚接下来的步骤,是否在进行无效的研究,是否在管理他们的时间。所以,项目流程中会有很多的节点需要老师去评估。
图1:项目节点
图1中同一个颜色的就是同一类型的项目的不同阶段。比如偏理科类的,流程会是实验、测试、定稿、展示分享与反思;活动类的,可能是活动、模拟、创建……但是不管哪一种项目,老师们都需要根据项目流程的设计,明确项目启动的节点应该放在什么时候?阶段检验又是何时,怎么检验?最后的展示分享与反思学习应该怎样开展?这些问题,都是在项目设计的时候,设计评估方案中必须要提前设计的地方,确保学生们持续沉浸在项目式学习的氛围当中。
启动时,你要评估学生分组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以及他们做的项目计划。学生有作品呈现时,你要告诉每一个小组,每一位同学,你对他们的作品和表现是什么样的反馈。项目结束后,老师需要自己先评估这次的项目流程怎么样?有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然后再去采访学生,看他们在这个项目里学习到了什么,最享受什么样的学习经历,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等等。
所以,对于整个评估体系,有非常多的点可以分享,今天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些非常实用的小工具和小窍门。
在一次我为泉源学校设计的项目学习中,有一个任务,是玩一个叫“模拟城市”的游戏,然后让他们写一个游戏报告。结果,由于我没有给出清晰的报告标准,于是教上来的都是无效的信息,诸如游戏很好玩,游戏很难等内容,让老师无法评估。第二次的时候,我进行了一个改进,我要求提交的游戏报告,必须包括对城市的分析、区域的划分、城市人口比例等细节,并且我还设立了三个跟教材紧紧相关的问题。这样一来,从他们的游戏报告中,我就能有效地评估他们到底学得怎么样。
这里介绍一个小工具——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在PBL的评估中是一个很常用的评价手段。
怎么样制作一个有效的评价量表呢?有几个要点先要知道,例如评价标准越清晰、提供给学生越多重温标准的机会,学生就能更好地根据你的标准去完成任务;评价并不是最后完成所有任务后的结果检查,应贯穿在整个项目中。
制作有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你在这次任务或活动中想要打分的内容。首先列出与这个任务最相关的一些目标。然后选择3~7个评估内容。设定目标时,尽量不用“知道”和“理解”这种不容易被测量的概念,你需要把它换成可以被评量的东西,例如代表学生行动的“做”。以下是一些常见成果形式中可以被评估的目标:
表1:评价标准描述
写作评量 | 表现评量 | 行为 |
理论陈述/争论/回答问题 | 清晰/大声/缓慢地陈述 | 听从指导 |
文章结构 | 图像/媒体运用 | 良好地小组合作 |
书写/句法 | 与观众互动 | 使用友好的语言 |
词汇选择/词汇量 | 信息准确性 | 聆听他人 |
修辞手法运用 | 提出相关问题 | 保持秩序 |
整洁/格式正确 | 背诵文本 | 遵守规则 |
明确写作目的 | 按顺序进行实验 | 专心在任务中 |
音频/视频编辑 | 尊重/爱惜材料 |
第二步,确定评估表的类型。通常有两种不一样的评估表,一个是分析性的,一个是综合性的。当学生人数特别多,作品数量特别多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使用综合性评价量表,因为它提供大概的整体印象,比较简洁。当你特别想明确知道学生某一个方面的情况,比如说写作,就最好使用分析性的评价量表。
表2:分析性与综合性评估量表的比较
分析性 | 综合性 |
给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反馈——显示出优点和缺点 | 没有太多可操作的反馈 |
更准确的评分选项 | 评分比较快 |
分析完成作品的各个部分 | 作品的整体质量 |
最好用来评估有很多元素或者需要有目标的反馈的作品和任务 | 最好用在需要评估作品数量比较多的时候 |
这里给大家看两个例子。同样是口头表述,综合性的评价量表可能就给出一个整体的评价——还需努力、良好、优秀,和一个概要描述,而分析性量表就比较详细,例如学生的想法和沟通能力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字词句的组织能力如何?感情渲染是不是到位?每一个部分都给出一个明确的描述,根据每一部分的表现来给出评价等级。
表3:综合性评价量表——口头表述
优秀 | 所有展示的信息都很准确 视觉呈现很抓眼球并加强了展示的效果 学生在报告过程中保持与听众的眼神交流,表达清晰、响亮 展示有趣能吸引观众 |
良好 | 大多数展示的信息是正确的,但是有1--3处明显的错误 视觉媒体使用和报告有关,但不够吸引观众的注意 学生和听众有眼神交流,学生表达清晰、响亮,展示很好理解 |
还需努力 | 展示的信息不够准确 视觉呈现并没有起到加强展示的效果或者没有视觉媒体 学生很少或没有和听众的眼神交流,发音吐字不够清晰,声音不够响亮 |
表4:分析性评价量表——口头表述
起步 | 新手 | 熟练 | 模范 | |
报告尚在起步的阶段 | 报告偶有良好表现,重要的地方有改善的空间 | 报告已有不错的表现,重要的地方还有一些改善的空间 | 报告可以成为典范 | |
内容 | 报告没有包含要求的重点 | 重要信息遗漏了或是很少支持论点 | 资料完整,有基本的支持论点,多少增加观众的知识 | 资料完整且支持论点完备,大大增加观众的知识 |
想法与沟通 | 报告对于主题表达不清楚,不彻底或没有说服力 | 报告对主题的了解不够 重点未清楚阐述,且缺乏说服力 | 报告对主题相当了解,只是尚有一些小错误 重点明确但是缺乏说服力 | 报告对主题了解深入透彻 重点合乎逻辑且具有说服力 |
组织,基本技巧,词汇 | 没有任何引言以吸引观众的注意。报告的内容需要组织及支持论点 缺乏合适的结论 演说者对于和主题有关的关键术语不够熟练 | 引言模糊不清或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演说的内容混淆,支持论点不足 结论不够明确或遗漏了许多重点 演说者对于和主题有关的术语词汇不足。 | 使用引言来陈述报告的目的,但未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报告主题有组织且支持论点、顺序安排适当 结论能针对大部分重点做摘要。词汇的使用很适当,只是有一点小错误 | 引言吸引观众注意,并清除地陈述报告的目的 报告主体组织完美,并且支持论点完备,且顺序安排恰当 结论针对重点做详细的摘要 演说者能够用丰富的词汇来表现主题 |
图表应用 | 报告没有应用任何图表 | 图表应用没有增加听众的了解反而造成了混淆 | 图表应用可适当地表现主题,但是并没有融入整个报告 | 图表应用和内容结合,演讲很成功,观众得到丰富的知识 |
演说发表 | 演说者不论在语气的清晰度或音量控制上都不够理想 没有什么创意 演说者明显的很紧张而且对主题不太感兴趣 演说者与观众间全无眼神交汇 缺乏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 | 演说不够清楚且有点结巴 创意不足 演说者对主题并不是很了解;表现出紧张或不是太投入 和观众之间的眼神互动很少 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不自然 | 演说者的声音良好;有失误时能很快恢复正常 有创意但未融入报告中 能掌握主题,但表现出些许的紧张,演说过程中和观众有良好的眼神互动 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表现不错,但会有点不自然或是做作 | 强而清晰的声音让观众很容易了解 有创意使观众很专注 演说者谈论主题时表现自信 在演说的过程中和观众有非常良好的眼神互动 肢体动作和脸部表情充满了活力及热情 |
第三步,确定合适的分数与级别。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描述性的;3~5个等级往往是最好的。不要分得太细,分太细你会很累。
第四步,匹配每个级别,写出准确的成果描述。在适当的地方使用数字(可量化),比如我在布置一个英文写作的时候,我明确的告诉他们,使用20到30个新的词汇,我可以给你A,使用了10到15个新的词汇,给你B,使用10个以下的,给你C;使用一致、连贯的水准表述,不要在等级之间出现大的跳跃,逐渐增量;使用描述性的形容词区分不同的程度,例如口头表达,优秀是口齿清楚声音宏亮,一般则是口齿不太清晰,影响到了听众的听觉和理解;在表中体现出缺少了什么(指导性),例如因为你缺少了某部分,所以只能是良好,不能得到优秀,这个很重要,你不要只告诉他优秀还是良好,还要告诉他为什么良好、优秀。
大家可能会提一个问题,如果我每次都用评价量表,那么多学生要评,效率怎么保证?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就是在你的班级中建立起良好的自评和互评机制,当学生们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自评与互评体系之后,就不用你每次都亲自去评价,评价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如何进行有效的自评与互评呢?一定要给学生深刻思考和清晰表达他们在项目中学到了什么的固定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带着学生去反思与评估在学业上以及个人成长上,下次可以在哪些地方改进,老师对他们的期待,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以及他们对同伴合作的期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后,能够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评价氛围。
图2是一个同伴互评的流程案例。首先你要确定一个分析评估的模板,也就是一个提前制定好的自评或互评的评价量表(这个量表可以是老师制定,我们更鼓励让学生也参与到量表制定的过程中);然后将评估模板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完成他的评估报告,可以是选择题,可以是填空题;最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评估表的填写内容,提出意见。当学生们听到来自同学和自己的意见后,设立一个改进的目标,对自己的成果作品再进行修改、编辑。通常在一个项目当中,至少需要一次这样的集中意见反馈、再修订的过程。
图2:同伴互评流程
在同伴互评流程中,提出意见的环节很重要,很多时候课堂互评更多的是比较随意的感想,不会引起被评人的重视。我这里有另一个很好用的小工具分享给大家,就是“冷暖评价”。你需要提前预设一些语言习惯给你的学生,通过规则的形式告诉学生,我们在进行同伴互评的时候,一定是先说出你对同伴鼓励的、“暖”的评价,再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冷”的评价。
提前预设一些语言范式,比如暖的评价可以是这样:我在读到你对树叶描写的时候,我立刻了解了你对季节的观察是很细致的。而冷的评价你可以说:我希望看到更多冬天树叶的描写,或者说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有的树叶不会变颜色。“暖”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正式地对待称赞与被称赞这样的语言表达,而 “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去建立客观评价、尊重表达、对事不对人这样一些很重要的思考和表达习惯。通过这样一些具有仪式感的环节设计,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同伴互评这样一个环节。
图3:冷暖评价
最后再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一些关键要点:
1.贯穿项目的多元评价方式
2.将你的期待用评价模型表现出来
3.可以使用传统评价方式
4.使用自评和互评增加学生的参与。
希望各位老师更够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评价,因为好的评价工具真的能让你的课堂更加高效,让你更加了解你的学生。
往期回顾
作者 | 向禹(蒲公英教育智库课程探究中心副总监)
责编 | 王小波